close

自從到"某政府部會"工作後,

對於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抗議場面,可說是見怪不怪!

而且,我們幾個同事更發現到一個定律,

那就是不管來抗議的人,原本訴求是什麼?

只要有媒體在場,原本和平理性的氣氛,立即會被劍拔弩張所取代

原本應清楚表達的訴求,早就被漫天咒罵,指責的口水給淹沒

於是乎,最常見的畫面便是,抗議的人聲嘶力竭,被抗議的人沉默無語(因為回嘴會被罵)

最常聽見的台詞,不是抗議的主題,而是"教育部,不要模糊焦點" "你們不負責任" "你們拒絕溝通"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如果真的拒絕溝通

這些抗議的人,不管是老師,立委,學生或民眾,應該會被警力擋在門外

而不是被邀請進入請願室,然後在媒體面前,任他們惡形惡狀的漫罵及放話



或許我這樣說,會有人覺得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應該也有理性的抗議民眾

這點我不否認,可是絕大部分的情況卻不是如此平心靜氣

或許是因為產生"媒體加持"的效果,凡是有記者出現的地方

十之八九會看到非理性拉扯,包圍,咒罵及要某某人下台的情況產生

更有甚者,抗議一方還會拿媒體記者當擋箭牌,

高呼 "不要呼嚨媒體" "教育部不要浪費記者時間"

希望以此要脅教育部儘快答應訴求,或是部長儘快出面給個交待!!

每次聽到這些話,我總無法克制自己想大笑的衝動

哇..原來媒體記者是如此偉大,偉大到連抗議民眾都要"貼心"想到他們的截稿時間



其實,我相信來抗議的人,一定有他們的委屈或是訴求,希望教育部能擔負起責任

或是期待教育部能拿出魄力,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從大至高等教育學雜費,師資培育(統稱流浪教師),小至學生髮禁解除

都可以看到民眾至教育部舉牌抗議的身影

只是,有時只為表達訴求的單純理念,卻常被有心人士利用

以此做為謀求私人利益或是力求表現的舞台

於是我們便在抗議場合中,看到這些"有心人" 聲嘶力竭

無所不用其極地煽動現場人士的情緒,亦或做出攻擊等不友善動作

彷彿只要能吸引媒體目光,幫自己打響知名度,就算達到了抗議效果

也因此常常模糊了議題焦點..讓人搞不清楚,到底他們的訴求是什麼....



以近期最熱門的高學雜費議題為例

抗議學生的身影裡,總能看到幾個熟悉的臉

他們將教育議題,視為其未來邁入政治領域的熱身舞台

只見他們排斥參與理性的溝通討論,卻串連學生包圍教育部

甚至放話要包圍媒體,並提出"開放他們參與教育決策"的要求

凡是與他們訴求不符的解決方案,一律都被冠上"沒誠意面對"的大帽子

幾次看著他們的"熱情演出",總讓我不由自主的發出冷笑

因為抗議無法負擔高學費的某些人,身上卻背著名牌包包,腳上穿著名牌球鞋

這真讓我不得不質疑...沒錢付學費,怎麼會有錢買名牌???



唉,看來只要這些有心人士存在的一天

教育部大門,抗議的身影及火爆的場面,就不會有落幕的一天

久而久之,從政府,媒體到民眾會不會就因此而感到麻木厭煩

反而真正忽略了,原本透過抗議而應被重視的教育問題呢??





我,真的很厭惡冠冕堂皇地打著教育大旗

卻只是想謀求個人私益的某些有心人士,出現在教育部門前!!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nko9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